齒輪泵零部件的裝配與拆卸,具體流程如下:
一、把所有待裝的零部件擦洗干凈。
二、在電機主軸上裝機械密封,在機械密封動、靜環配合的表面,加少量潔凈的透平油或20號機油。
三、裝葉輪,用葉輪螺母緊固。
四、裝"0"型圈,把泵體與電機端蓋用螺栓緊詞。注意使葉輪前蓋板與泵體間隙為2+0.5毫米,葉輪外圈與泵體確定的運轉間隙。
五、拆卸順序與此相反。
齒輪泵工作時,主動輪隨電動機一起旋轉并帶動從動輪跟著旋轉。當吸入室一側的嚙合齒逐漸分開時,吸入室容積增大,壓力降低,便將吸人管中的液體吸入泵內;吸入液體分兩路在齒槽內被齒輪推送到排出室。液體進入排出室后,由于兩個齒輪的輪齒不斷嚙合,使液體受擠壓而從排出室進入排出管中。主動齒輪和從動齒輪不停地旋轉,泵就能連續不斷地吸入和排出液體。
泵體上裝有閥,當排出壓力超過規定壓力時,輸送液體可以自動頂開閥,使高壓液體返回吸入管。
內嚙合齒輪泵,它由一對相互嚙合的內齒輪及它們中間的月牙形件、泵殼等構成。月牙形件的作用是將吸入室和排出室隔開。當主動齒輪旋轉時,在齒輪脫開嚙合的地方形成局部真空,液體被吸入泵內充滿吸入室各齒間,然后沿月牙形件的內外兩側分兩路進入排出室。在輪齒進入嚙合的地方,存在于齒間的液體被擠壓而送進排出管。
齒輪泵除具有自吸能力、流量與排出壓力無關等特點外,泵殼上無吸入閥和排出閥,具有結構簡單,流量均勻、工作等特性,但速率低、噪音和振動大、易磨損,主要用來輸送無腐蝕性、無固體顆粒并且具有潤滑能力的各種油類,溫度一般不超過70℃,例如潤滑油、食用植物油等。一般流量范圍為0.045~30ms/h,壓力范圍為0.7—20MPa,工作轉速為1200—4000r/min。
齒輪泵由一個立的電機驅動,可地阻斷上游的壓力脈動及流量波動。在齒輪泵出入口處的壓力脈動可以控制在1%以內。在擠出線上采用一臺齒輪泵,可以提升流量輸出速度,減少物料在擠出機內的剪切及駐留時間。
外嚙合齒輪泵是應用普遍的一種齒輪泵,一般齒輪泵通常指的就是外嚙合齒輪泵。它的結構如圖5-14所示,主要有主動齒輪、從動齒輪、泵體、泵蓋和閥等組成。泵體、泵蓋和齒輪構成的密封空間就是齒輪泵的工作室。兩個齒輪的輪軸分別裝在兩泵蓋上的軸承孔內,主動齒輪軸伸出泵體,由電動機帶動旋轉。外嚙合齒輪泵結構簡單、重量輕、造價低、工作、應用范圍廣。
齒輪泵的高壓穩定閥往往是高溫高壓的,常溫校驗時與工作情況存在誤差(彈簧在高溫時較軟)造成齒輪泵發熱的主要原因,泵在工作中不要超出相應的溫度,要不然會出現下面這種狀況原因如下:
1、環境溫度高,油箱容積小,散熱不良,都會使泵發熱。
2、齒輪泵旋轉不暢的各項原因均能導致齒輪泵發熱,應分別處理:
?。?)齒輪泵的泵內零件未退磁。裝配前所有零件均須退磁。
?。?)工作油輸出入口被堵塞。清理異物。
?。?)齒輪泵裝配有誤。齒輪泵兩銷孔的加工基準面并非裝配基準面,如先將銷子打入,再擰緊螺釘,泵會轉不動。正確的方法是,邊轉動齒輪泵邊擰緊螺釘,之后配鉆銷孔并打入銷子。
?。?)齒輪泵的泵內有污物。解體以清理異物。采用基準重合原則,定位誤差小,分度精度較不錯。刀具兩端支承,跳動小,加工孔的尺寸精度不錯。夾緊,操作方便。經長期使用證明,能充足確定加工精度要求,不足之處是加工過程中不便觀察。
?。?)軸向間隙或徑向間隙太小。重新加以調整修配。
?。?)齒輪泵與發動機聯軸器的同軸度差。同軸度應確定在0.1mm以內。
3、油液黏度過高或過低。重新選油。
4、側板、軸套與齒輪端面嚴重摩擦。修理或替換。排除方法亦可參照其執行。